近日,稳定币发行巨头Circle正式向美国货币监理署(OCC)提交申请,计划设立国家信托银行“第一国家数字货币银行”。这一举措标志着Circle不再满足于仅作为稳定币发行方,而是向构建自主金融基础设施迈出关键一步。
若获批,Circle将能自主托管超过600亿美元的USDC储备资金,并为机构客户提供数字资产托管服务。这将显著降低其对外部托管机构的依赖,提升资金安全性与运营效率。
Circle为何要办“银行”?
提升资金安全与透明度
2023年硅谷银行危机中,Circle因33亿美元储备资金被困导致USDC短暂脱锚至0.87美元,这一事件暴露了依赖第三方银行托管的风险。通过自设信托银行,Circle可直接管理储备资产,减少对手方风险,增强用户信心。
降低托管成本与拓展盈利模式
目前Circle将约86%的储备资金委托纽约梅隆银行托管,并支付高额托管费用。自主托管后,Circle不仅能节省成本,还可通过持有短期美债等低风险资产获得利息收益。其财报显示,近三年营业费用已从1.86亿美元攀升至2.33亿美元,降本需求迫切。
强化合规性与市场竞争力
Circle始终强调USDC是“全球最大受监管支付稳定币”。获得国家信托银行牌照后,其业务将更符合美国《GENIUS法案》等监管要求,直接接入美联储支付系统,提升清算效率与合规壁垒。
国家信托银行与传统银行有何不同?
Circle申请的是联邦信托银行牌照,而非传统商业银行牌照。这意味着:
- 不吸收存款或发放贷款:仅提供资产托管、结算、交易等基础服务;
- 受OCC直接监管:需满足资本充足率、审计报告等合规要求;
- 可接入美联储系统:直接参与美元清算与结算网络。
若成功获批,Circle将成为美国第二家持有该牌照的数字货币银行(首家为2021年获批的Anchorage)。
稳定币“国家化”的战略意图
美国稳定币被视为美元储备货币地位的数字化延伸。Circle将85%储备资金投资于美国国债,15%存放于全球系统性银行,实质上为美债创造了额外需求。
此次申请也被视为与美国监管机构的深度合作。部分观点认为,这可能是“稳定币联邦化”进程的开端,通过立法将稳定币纳入美元体系,既对冲加密货币对法币的冲击,又为跨境支付提供新工具。
自托管模式能否全球推广?
尽管Circle已获得美、欧、英等8个地区的牌照,但各地监管差异显著:
- 美国:允许企业自主选择合规路径,监管灵活但体系分散;
- 中国香港:要求储备资产必须由持牌第三方托管,明确禁止发行人自托管;
- 欧盟等地:仍在探索统一框架,暂未开放自托管模式。
技术层面,传统HSM(硬件安全模块)已难以满足复杂托管需求。未来趋势将融合MPC(多方安全计算)、TEE(可信执行环境)等技术,通过分布式密钥管理提升安全性与合规性。
常见问题
Q1: Circle申请银行牌照后,USDC会更安全吗?
是的。自主托管可降低第三方银行倒闭导致的资金冻结风险,提升储备透明度和控制力。
Q2: 普通用户会受到哪些影响?
用户可能享受更低交易费用和更稳定锚定价值。机构用户可接入Circle的直接托管与结算服务。
Q3: 其他国家会跟进自托管模式吗?
短期内难以大规模复制。各国监管框架差异较大,例如香港明确要求第三方托管,侧重风险隔离。
Q4: Circle的转型对行业有何意义?
标志着稳定币发行方从单一支付工具提供商,向复合型金融基础设施服务商的演进,可能推动传统银行升级数字资产托管能力。
Q5: 自主托管是否存在利益冲突风险?
监管要求通过独立审计、资产隔离等方式规避风险。Circle需定期公开储备证明,接受OCC审查。
Circle此次申请不仅是业务升级,更是对数字资产托管范式的一次重构。通过整合合规、技术与金融基础设施,稳定币巨头正试图在风险与创新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