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顺应虚拟资产业务的国际发展趋势,满足日益增长的资产保管需求,并推动金融创新,相关监管框架正逐步完善。自今年12月1日起,加密货币交易所业者(VASP)须完成登记方可提供服务;同时,自2025年1月起,金融业者可申请试办“虚拟资产保管业务”,已有5家民营银行表达参与意愿,预计首家试办银行最快将于明年上半年出现。
加密货币业者登记制提前实施
根据《洗钱防制法》修正案,所有虚拟资产业者必须完成登记才能提供相关服务。金管会已公告,原定法规提前至12月1日实施登记制度。
- 登记范围:所有业者,无论是否已列入法遵声明名单,均需重新完成登记。
- 境外业者限制:未在台湾办理公司或分公司设立登记、未完成洗钱防制登记者,不得在境内提供服务。
- 过渡条款:已完成法遵声明的26家VASP平台业者,最晚须于2025年3月底前申请登记,并于2025年9月底前完成。逾期未登记却继续经营者,将面临最重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500万元以下罚金。
此措施旨在强化洗钱防制机制,保障投资者权益,并提升行业整体合规水平。
虚拟资产保管业务试办计划
金管会将于2025年1月起接受“虚拟资产保管业务”试办申请,允许金融业与科技业合作或金融业自行申请。试办期间为6个月,审查期原则上约2个月。
- 申请期程:2025年1月至4月为申请期间,若文件齐全且无需补件,首家试办银行最快上半年可开始运作。
- 参与意愿:目前已有5家民营银行表达兴趣,初期客户预计以已完成法遵声明的VASP交易所为主。
- 业务优势:银行可赚取保管手续费,并有机会在试办过程中获取金融创新技术,助力金融科技发展。对VASP而言,将部分虚拟资产交付第三方保管可提升安全性;对投资者来说,银行介入能增强对交易所的信任度。
这一试办计划不仅为金融机构开辟了新收益渠道,也为虚拟资产市场的稳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。若您希望深入了解虚拟资产的最新动态与合规策略,👉探索专业保管解决方案或许能为您提供更多 insights。
常见问题
1. 虚拟资产业者为何需要重新登记?
根据修订后的《洗钱防制法》,所有VASP必须完成登记以强化监管和洗钱防制。即便已列入法遵声明名单,也需重新办理以确保合规性。
2. 登记制度对境外业者有何影响?
境外业者若未在台湾办理公司登记及洗钱防制登记,不得在境内提供服务。违者将承担刑事责任,最高可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。
3. 银行参与保管业务试办有哪些好处?
银行不仅能通过保管手续费增加收入,还能在试办中接触创新技术,提升金融科技能力。同时,参与保管有助于增强市场信任度和安全性。
4. 投资者如何受益于银行保管服务?
银行作为第三方保管机构,能有效提升虚拟资产的安全性,降低托管风险,并增强投资者对VASP平台的信心。
5. 过渡期结束后未登记业者会面临什么后果?
若在2025年9月底前未完成登记却继续运营,业者可能被处以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500万元以下罚金,具体取决于违规情节。
6. 试办计划结束后是否会正式推广?
试办期为6个月,结束后金管会将评估成效,决定是否扩大推广或调整监管框架,以更好地服务市场和投资者需求。
虚拟资产市场的规范化与创新并进,既保障了投资者权益,也为金融机构带来了新机遇。随着登记制度和保管业务的逐步落地,市场可望迎来更健康、更可持续的发展态势。